手机版本

上海心理咨询

咨询解答| 公益讲座 机构分部| 招聘专区
021-37621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恐惧症咨询中心 > 恐惧症文章 >

社交恐惧症发生的心理机制

时间:2013-04-08 11:1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性神经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有如下几个标准:一是对人产生本能地恐惧感,即使是比较熟悉人也是如此;二是对所有的人都产生回避心理或行为;三当恐惧症状发生时还常会出现如出汗、口干舌燥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四是还有诱发个体产生过度的自我防御机制;五则是常与某些强迫症状伴随而产生,那么,社交恐惧症是如何发生的呢?
 
     恐惧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所习得的一类情绪,当恐惧情绪形成时也必然会伴随产生如紧张、胸闷、心慌气短等生理反应,其实除了恐惧,紧张、焦虑也常与之伴随而生,为了摆脱这种内心的紧张、焦虑与恐惧,个体往往会倾向于逃离这种使其产生紧张、焦虑与恐惧的情境,在这种心理动机的驱动下回避便成为一种习得性的应对方式,在反复的强化过程中这种应对方式被不断泛化,最终回避成为一种习惯,从刚开始的回避某个人到回避某类人再到回避任何与人有关的情境,并启用个体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这种行为寻找各种借口,如会从主观上认为总有人在关注自己并且还怀有某种敌意,甚至他人的一举一动被解读为是对自己的排斥和耻笑,从而强化回避的动力,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就是社交恐惧发生的心理机制。
 
     心理咨询专家分析,社交恐惧症的发生与外部的刺激情境及个别生理因素关系并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内在的心理特质,对于社交恐惧症而言,易感性的相关人格特质有如性格内向、敏感、自卑、完美主义、缺乏安全感、在意他人评价等,这些相关的人格特质都是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生活经验中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有关,因此,心理医生往往会其成长史中寻找社交恐惧调节的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