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的力量
引言
“对不起,我错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在神光青少年成长基地,许多孩子以前在家里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从不赔礼道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神光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他人道歉。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孩子不赔礼道歉?
1. 养不教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有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过于溺爱,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赔礼道歉无所谓,长大后就好了。特别是在隔代教育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祖父母们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不分对错,只要孩子高兴就行。
这种无条件的爱虽然短时间内让孩子感到快乐,但也导致了他们在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只要自己高兴和开心就可以任意妄为。这种认知上的错误,会延续到孩子成年后,在学校、婚姻、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父母的这种无条件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伤害。
2. 言传身教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有些家长在与爱人互动中,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赔礼道歉。他们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胡搅蛮缠,甚至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们会观察父母的互动,模仿他们的行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出现这种不认错、不道歉的情况,孩子也会习得这种行为模式。因此,父母的任性、死不认错、胡搅蛮缠,最终会传递给孩子,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避免在孩子面前展示不负责任的态度。
3. 孩子的不良行为被默认
彭氏格言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一切不良行为都是父母默认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态度虽然严厉,但是,对孩子犯错后变现出来的乖巧,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一种认错方式或态度。最终选择原谅孩子,甚至加倍对孩子好。但实际上,这往往是孩子为了避免惩罚而采取的策略。父母的无条件原谅会让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觉:做错了事,只要态度好一点,就能蒙混过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做错了事,不需要赔礼道歉,只要态度好一点,就能得到原谅。这种行为模式,最终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面对错误。
不赔礼道歉的后果
1. 内心的不安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评价系统,当我们做错事时,会感到内疚、自责和心虚。如果孩子做错事后不赔礼道歉,这种负面情绪会持续存在,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对潜在的后果,而不是专注于学习和成长。
2. 人际交往的障碍
不赔礼道歉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无论是与朋友、老师、同事还是伴侣,如果一个人做错事、说错话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很难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关系。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还会限制他们的事业发展。
3. 自信心的缺失
事实上,真正自信的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错误,敢于赔礼道歉。因为他们不逃避问题,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这会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那些总是逃避问题的人,他们害怕承认错误后,会被人瞧不起,会失去他人的尊重。往往会变得越来越缺乏自信,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道歉的习惯
1.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明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道理,要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态度。当家长犯错时,应该主动赔礼道歉,让孩子看到承认错误的重要性。通过家长的示范,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在错误中成长。
2. 温柔而坚定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应保持冷静,温柔而坚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引导孩子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进行说教,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并引导他们主动道歉。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略加小惩。
3. 鼓励并引导孩子主动道歉
当我们承认错误时,不仅是向他人道歉,更是在向自己表达歉意。这种情感的升华,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进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家长应当让孩子认识到,赔礼道歉不仅能够释放内心的负罪感,减轻心理负担,还能增强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赢得他人的尊重。
美国总统克林顿当年在因为“拉链门事件”向公众承认错误并且道歉之后,他的支持率反而达到了73%的历史性高点。承认错误不仅体现了勇气,更展现了智慧。它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说“对不起,我错了”。无论是在与同学、老师还是家人的互动中,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都应及时道歉。
结语
“对不起,我错了”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道歉,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成熟的体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主动道歉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自信心,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彭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