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本

上海心理咨询

咨询解答| 公益讲座 机构分部| 招聘专区
021-37621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彭瑞林解读人生 >

深入解读父母如何帮助有拖延症的孩子

时间:2021-08-01 15:46来源: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上海心理咨询 点击:
彭氏格言第五讲(上)
  外力是在内力消失或是即将消失的情况下
  想尽一切办法来推动内力
  从而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今天,分享《彭氏格言》第五讲:外力,是在内力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来推动内力,从而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外力的一种定义,内力和外力,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程,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无法全面展开,只能从亲子教育方面去讲内力和外力。
  上半部分,我们先讲什么是“内力”。
  内力,就是自知力、自制力和自驱力。当然,这是一种能力。
  第一,自知力:就是对自己全方位的认知。比如: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
  这是一个妈妈引导孩子对自身身份认知的一个例子。
  放学后,孩子对妈妈说:数学老师真讨厌,今天把我们的体育课占用了。
  妈妈其实很理解孩子的感受。于是说: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妈妈上学时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你是谁?他是谁?
  孩子说:他是老师啊,我是学生。
  回答正确,那么,你们谁说了算呢?
  当然是他。
  你说的非常对,是老师说了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表达抗拒,宁可浪费一节课,拒绝学习来表达对老师的抗议;另一个是心甘情愿的上好那一节课,你选哪一种呢?
  孩子说,那肯定是后一种啊,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傻子才会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情呢。
  妈妈说,其实,妈妈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相信你吐槽归吐槽,在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我绝对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学习最终是为了自己,所以,你不会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老师与学生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孩子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身份,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对做好。
  同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我们能够准确的认知自己的身份,才能做好与身份相符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自知力还包括对自我状态的认知。比如,我快乐吗?我有问题吗?我的现状是否正常?
  以厌学的孩子为例,例如:以前是爱学习,突然间不喜欢学习了;以前上学挺开心,现在上学总是很难受;以前从不生病,现在经常生病,去医院检查,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以前听课很认真,现在上课,思想老是开小差,坐不住,也不想做作业;常感觉学校周围的环境不好,太嘈杂了,影响到自己学习;总觉得同学和老师在针对自己,特别容易生气,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生气,发脾气甚至是大发雷霆;从来就不喜欢哭的,最近特喜欢哭,特喜欢伤感,听一些伤感的音乐,说一些伤感的话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谁能认识到,这些现象不太正常,也许这就是问题,这些问题它需要解决,否则会影响未来的学习和人生。
  而大多数厌学的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是没有客观的认知的。对自己的状态没有感受,麻木不仁,浑浑噩噩,没有改变的意愿,这也是内力丧失的表现。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的需求。才明白己是否需要改变,是否需要帮助,这也是自知力的一部分。
  第二,自制力:就是掌控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从神光基地毕业的小男孩,在与我交流中谈到,他回去上学后,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力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自制力无人能及。比如,上课时如果感觉有点坐不住了,他立刻就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下课出去跑一跑,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比如:上课时如果注意力不太集中,他立即能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就会用我教给他的“神经链调节术”来调节自己,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
  上完课,同学们累得半死,都趴在那里睡觉,就他一个人从上课到下课精神状态一如既往地好,课间都是出来走走,吸吸新鲜空气,然后接着上课,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真好。他特别明白他的这种良好的感觉都是自己能够随时调节自己情绪的结果。
  如果哪一天不愿接爸爸妈妈的电话;不愿跟同学一块出去玩,或者不愿说话,容易生气,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觉察到这些非正常现象,知道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情绪问题,就会立即释放自己的情绪。
  这些问题,要是在以前,肯定会和现在的同学一样,是绝对认识不到这些行为是非正常行为,更不会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那就更谈不上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他真正懂得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明白“效率”的重要性。
  这其实就是自知力与自制力合二为一有效作用的结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适时进行有效调节,也反映了内力在其身上发挥的强大作用。
  第三,内驱力:就是在认识到问题或是制定计划后,推动自己去解决问题或是完成任务的动力。
  我常说,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逃避心理、逃避行为、侥幸心理、耍小心眼、惰性、懒散、拖延等行为很正常。
  但这些在孩童时看似正常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所以,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必须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做事的习惯,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习惯性认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外力来推动孩子的内力,从而达到激活孩子的内驱力,来驱动自己达到目的。
  讲一个通过外力激活内驱力的例子。
  有一个男孩子,周一到周四家庭作业做得很好,都能按时完成,但是每到周末就出问题,孩子总是要等到周日晚上或是周一早起才做作业,好多次都是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不敢去上学。
  父母与孩子沟通得知,孩子周五晚上其实也很想做作业,但是脑子里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急什么,还有两天时间呢。
  到了周六,那个声音再次告诉自己,还有周日一整天呢,来得及。
  到了周日,已经玩得停不下来的孩子还是会告诉自己,晚上做吧,作业不是很多,能够完成。
  到了周日晚上很晚,还会告诉自己,今天作业不多,再玩一会,明天早点起床做也能完成的。
  就这样一拖再拖,最终完不成作业,孩子不敢去上学了。
  这就是典型的内驱力缺失导致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产生的结果。
  爸爸得知孩子的这种状况后,是这样引导孩子的:
  爸爸:孩子,通过刚才爸爸和你的谈话,很明显的感觉到,周末你并不是不想做作业,而总是抱着一个侥幸心理,觉得时间还够,还能做完作业,所以,你一拖再拖,最终导致作业没有做完,还不敢上学对不对?
  孩子:是的。
  爸爸:其实,在爸爸看来,如果偶尔一次没有完成作业,很正常,因为爸爸小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孩子:您也有过?
  爸爸:是的,记得当时是爷爷帮助爸爸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爷爷说这是爸爸没有自制力,内驱力丧失所导致的结果。
  孩子:那您后来解决了吗?
  爸爸:后来,爷爷告诉我,偶尔一次没完成很正常,但是如果把这样的行为常态化、养成习惯那就出问题了,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处理事情的态度。
  爷爷告诉我,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玩就干净利索的玩,不带任何牵挂的玩,只有,这种玩才叫“爽”。爷爷给了我一个建议:把作业分为两部分,周六周日早起各做一部分,因为这时候人是最清醒的,记忆力也是最好的时候,中午、下午和晚上是自由活动时间。
  孩子:后来怎样?
  爸爸:效果很好啊!正是因为爷爷帮爸爸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才有了爸爸今天的成就。
  孩子: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爸爸:是啊,如果你也认同爷爷的观点,爸爸也支持你这么做。
  孩子:我这周就开始尝试一下.
  果然,孩子按照这个方法,很快完成作业,这个周末也玩得特别开心。
  聪明的爸爸,通过一个小故事,将自己想说的话用“爷爷教育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与孩子一系列的互动,孩子没有任何被指责、批评、教育的感觉,反而感觉自己被爸爸所理解,从而很顺利的达到以外力增强内驱力的效果,直接推动孩子完成任务目标的实现。
  下半部分,我们再讲讲如何去正确结合“外力”与“内力”!